联系我们
更多+殷哲平(销售总监):15657262008
王 芳(销售经理):0851-82581128
张 勇(销售助理):13885068223
电话:0851--82581128
邮箱:469290196@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站街镇太平村、林歹村境内
许龙 川藏公路及其邛崃段史话
发布日期: 2025-04-18 来源:彩钢夹芯板
川藏公路亦称川藏线,被西藏藏族自治区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称为“生命线”和“幸福线”。川藏公路过境段原为邛崃唯一的过境国道公路,这条路古代曾是成都经邛崃至甘孜、西藏和凉山、云南的茶马古道及与南亚、中亚各国连接的南方丝绸之路驿道的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为沟通汉族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兄弟关系,巩固祖国边防,增强与南亚、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发展西南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为邛崃赢得“临邛自古称繁庶,天府南来第一州”之美誉提供了交通便利条件,同样将其称之为邛崃人民的“生命线”和“幸福线”,一点也不过分。
1911年辛亥革命前,邛崃至新津、雅安之间的道路尚保留着古驿道的基本面貌,弯弯曲曲,宽约两米,大部分路段为泥土路面,路上行驶的多是骡马车、牛车、鸡公车,时不时有背负重物的骡马及人抬轿子和滑竿从路上经过。晴天尘土飞扬,雨天路滑难行,好在人们祖祖辈辈就这样往来,习以为常。成都到新津间虽经当局整治,道路加宽至三米,路面铺设碎石,因该段车辆较多,过往并不通畅。至于雅安以西的道路,只能人来人往和为骡马帮运送货物提供行进方便。
1924年,西康屯垦使刘成勋为发展西康经济,改变落后状况,议修成都至康定公路,于成都市设成康马路总局负责此项工作。议定的成康公路除个别路段需改线月成康公路从成都南门外正式动工兴建,历经9个多月,于1926年5月修至新津。年中,刘成勋下野,工程停工。
1927年,刘文辉为巩固对西康省(省会设在雅安)的统治,恢复成康马路总局,以“三军联合办事处”名义,合伙筹资续修成康公路至雅安。工程由成都民生公司、继生公司等承包施工。不久,合伙方因建设费用分摊问题发生争执,纠纷一直拖至1930年。因无法继续合作,是年公路宣布停建。修好的路面宽约七米,但基础不实,配套设施未完,试通车时多次车过即发生塌陷,边修边过,车辆才开至雅安。即使是条件较好的邛崃至成都段,路况也不能满足车辆过往的需要,要想乘汽车到成都,也要花上大半天。93岁的老岳母曾对我讲,有一次她赶车到成都,误了发车时间,就雇人力黄包车追赶,终于将汽车追上,并没有耽误行程,当时行车速度之慢可想而知。
后因资金不足,缺人养护,成康公路修完不到两年,多处路面毁坏,个别桥涵垮塌,成雅间最终断道。
1935年,蒋介石为进一步控制川康两省,下令重修成康公路,改路名为川康公路,指派四川省公路总局五区局负责工程项目施工。1936年3月17日,四川省公路总局发出工字360号文,颁发实施办法,规定除工程技工外,责成各县派义工修路。桥梁和路基修建需大量石料,石工为之短缺。5月28日,四川省政府致电“乐山、资中、安岳、井研、彭山、仁寿、简阳、新津、邛崃、峨眉县县长……修筑川康公路需用巨量石工,电催各县,切实速办,遵办”,以解工程燃眉之急。
据1987年郭立本等编写的《邛崃县交通志》称:“查川康公路工程处饬各县派募石工人数,系乐山、眉山、资中、资阳、夹江、安岳等七县各300名,井研、彭山、灌县等三县各300名,仁寿、简阳、新津、邛崃、大邑、崇庆等六县各200名,峨眉100名……”之后义工、石工募集人数持续不断的增加,据1939年11月28日成都行辕训令调整第四区(蒲江、洪雅、丹棱、名山)各县征工人数统计,先后征集民工6500人,运输人员8668人,共计15168人。
修筑川康公路期间,当局于1938年又征集民工修建桑园、新津等五处飞机场。同时赶修公路和机场,加之筑路战线过长、施工难度大、施工费用层层克扣,造成群众负担加重,致使筑路民工逃跑、反抗事件不断发生。《邛崃县政府(民国)二十八年秋季行政会议记录》称:“适因修筑川康公路南龙段,本县动员一万五千余名民工,各区联保疲于奔命,对于征役推动深感重大困难……”是年12月14日,邛崃县县长汪仲夔在给上峰的呈文中也写道:“……各种力役萃于一时,精干壮丁,征集殆尽……反对征工征丁事件,虽经弹压,仍后患难测……”请求“对于额定壮丁,呈准于暂免征调”。
川康公路工程从1936年起筹集、征工、动工,至1939年6月1日通车,历时三年多时间。其间省内相关县的民众付出了沉重代价,作出了重大贡献。竣工时,当局为每位主建人员发纪念章一枚。
由于财力人力物力条件有限,新修公路基础不牢,路面只铺设了一层碎石,桥梁多数使用原石拱桥,部分河流过河还需渡船,加之沿线富豪用钱或武力强逼避开自己的住家和地改线,致使川康公路弯道、坡度、桥梁标准过低,通行困难。有的桥过货车时,需先卸货,空车过桥后再请人搬货上车方能继续前进。当时有首民谣:“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停车六七次,八九十人推。”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交通状况。
时公路西修至康定,因天全到康定一段路基不够宽度,河上多搭简易桥,汽车只能抵达天全。为了庆祝川康公路通车,据说在康定召开的通车庆祝会上出现的一辆汽车还是又开又推又抬送到康定的。
新中国成立后,川康公路由准备进藏的中国人民十八军接管,该军在康定组建雅甘工程处。1950年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国道管理局成立,指挥军民赶修川康公路,年底汽车第一次算是开着进了康定城。1951年,为了早日把公路修到,和平解放和建设西藏,先后抽调10万人抢筑川藏公路。当时参加筑路的主要有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国道管理局及第一、二局施工局,18军第52、53、54师,工兵第5、8团,民工157、158、160团。英雄的筑路大军在高海拔的世界屋脊上抗风雪,战严寒,用生命和汗水换来了川藏公路的不断延伸,年底公路修到甘孜新路海,次年12月又修到西藏昌都。
1953年,毛主席发出“为帮助兄弟民族,努力筑路”的号召,参加筑路的人民、政府干部、工人、民工和少数民族群众受到极大鼓舞,于1954年12月24日完成了川藏线公里的筑路任务,把西藏和祖国内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汽车开到了,为沿线各族人民开辟出一条“生命线”和“幸福线”。
新中国成立之初,老川藏公路在邛崃境内从羊安界牌(原地名武临场)起,经羊安、泉水、太平、前进、东安、南河、卧龙,至卧龙境内小地名柿子树的地方止,全长42公里。
1952年,川藏公路邛崃过境段实施整治。工程由温江养护总段新津分段负责,施工重点放在修复和加固沿线桥涵和羊安、泉水、太平、前进、十里桥五处裁弯取直及避开场镇的改线年整治工程完工,过境段全程缩短到39.5公里。
过境段羊安羊场与泉水永安场之间,斜江河由北朝南流过,河上无一桥梁。当时配车渡船两艘,摆渡过往汽车。随着交通量的增大,车渡船渐渐满足不了过往车辆的需要。笔者当时家居永安场,经常目睹待渡车排到两三公里长的状况。1959年四川省桥梁公司设计,新津养护分段施工,在渡口上游建羊安大桥。次年大桥竣工,桥长166米,混凝土墩台,7孔,木桁架桥面,结束了斜江河多年车渡船的历史。1966年,羊安大桥改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面,增设人行道,时人称新桥为钢桥。与此同时,过境段100多座大小桥涵全部改建完工,实现了全线车辆畅通的目标。
1965年,国家投资铺筑成都至雅安柏油路面,1968年6月达成目标,川藏线成雅段实现油路化。其中,邛崃过境段油路铺筑投资160万元。1979年,沿线行道树满栽成活。之后几年,过境段经多次修整、加宽、裁弯取直,里程进一步缩短,通车能力日益提高,促进了沿线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川藏线上的羊安、高埂、固驿、临邛、卧龙等镇乡,成了邛崃经济的快速地发展带。
1993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的提升,交通部拟将川藏公路成雅段改建为高速公路。计划中的成雅高速公路分南北两线设计,南线沿新津、蒲江、名山走向,北线沿新津、邛崃、名山走向。北线与原川藏公路基本重复。1994年下半年,四川省交通厅设计组到新津、邛崃、蒲江、名山考察和设计的具体方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初步建设方案定在北线。当时我任邛崃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在陪同设计人员时,经常听到他们对成雅高速公路走北线的肯定意见。
不久,局上从国家交通部和四川省交通厅打听到,成雅高速公路已确定走北线,后因省交通厅领导更替,原重庆市交通局局长郑道访(后因经济犯罪被免职判刑)调任四川省交通厅任分管公路建设的副厅长,提出要将原省交通厅分管副厅长马明典在任时确定的成雅高速公路建设方案重议。在蒲江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活动和其他因素影响下,成雅高速公路最终改走南线。得知消息后,邛崃市委、市政府指示市交通局补做工作,但已为时过晚。
后国道川藏公路邛崃段东段降级为省级道路——新邛公路,南段变为邛名公路的一部分,自古地处川西南交通要道上的邛崃一定意义上变成了交通死角。改走蒲江方向的成雅高速公路于1996年开建,2000年12月竣工通车,后称其为国道G108线(北京至云南昆明的国道公路)。途经邛崃市回龙镇一段仅长2.8公里,六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总投资6818万元。
原国道川藏公路邛崃东段从羊安界牌起,至邛崃市城区段止,途经羊安、泉水、高埂、前进、临邛等镇乡,改造前境内全长25.61公里,日行车量近万辆,改道后减少一半。加之路况不好,过往车辆多绕道行驶,严重影响了邛崃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反响强烈。
1996年,邛崃市委、市政府决心改建该段公路,要全市讨论两种方案:第一方案是所谓福利方案,即集资建设、不收过路费方案;第二方案为商品路方案,即贷款修路、收费还款方案。市委力主第一方案,一位领导曾说,如果修商品路,沿途不摆摊设点,老百姓种植的农副产品卖不出去,怎么为邛崃人民谋福利?市交通局力主第二方案,可是提不上议事日程。
后来,福利方案因无法筹集到上亿元的建设资金和上级交通部门不同意无法实施,改建公路之事久拖不决。期间,局长邓小波、副局长何成文多次到省交通厅、成都市交通局汇报,希望得到上级支持,因上级领导对福利方案有看法,均无果而终。一次,据说成都市交通局局长王树基要到大邑县花水湾开会,市交通局领导请市委、市政府多数领导到花水湾亲自出马做工作。在风景秀丽的花水湾交通饭店,经一个多小时的商谈沟通,王局长终于答应只要邛崃同意商品路方案,他将支持帮助贷款改造新邛公路。
在邛崃市上下统一意见后的共同努力下,1998年四川省交通厅同意立项改建新邛公路,新线设计为四车道水泥混凝土一级公路,工程分五个招标段。经过一系列程序后,新邛公路由成都市交通局统筹贷款组织实施并收费还贷,邛崃市路桥公司等施工,邛崃市和新津县人民政府负责征地拆迁。1999年工程完工通车。因国道G108线改道蒲江县境,新邛路纳入S107省道管理,于城区接原川藏线至卧龙段出境。后国道G318线改线新建,原川藏线南桥至卧龙段降级为乡道公路,新道纳入国道G318线国道。
期间,位于原川藏线上的两座大桥重建。其中,位于邛崃市城区南郊南河老南桥下游600米处的钢筋混凝土新南桥,由成都市交通局建设,1996年3月动工,1997年7月竣工,长219.44米,宽16米,下部钢筋混凝土柱式桥墩,桥面预应力空心板,荷载汽—20挂—100。位于原斜江上的老羊安大桥下游约200米处的新羊安大桥,总投资130万元,邛崃市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施工,1998年10月动工,次年12月竣工,宽21米,长269.5米,下部构造明挖扩大柱式墩和明挖扩大基础组合式桥台,上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钢架拱桥,设计时速100公里,荷载汽—20挂—100。
原国道川藏公路邛崃段南段(即邛名路过境段)曾于1996年开工改建,1997年9月8日竣工通车,全段改造为四车道水泥混凝土公路,整治后全长11.56公里,1999年和成温邛公路一并纳入上海至西藏聂木耳的318国道(上海至西藏的国道公路)。2002年,四川省交通厅立项将成温邛公路改建成高速公路,2004年10月成温邛高速全线通车,其中邛崃段为四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
原川藏线两条过境路段改扩建任务完成后,公路质量提高,等级提高到一级,邛崃出入境交通状况有所改善。但因成温邛高速公路只达邛崃市城区,老川藏线改道蒲江后对邛崃造成的坏因仍未全部消除。
2010年底,邛名高速公路竣工通车,与成温邛高速公路紧密相连,一条完整的高速公路在邛崃境内贯通,新的成都通达甘孜、西藏和凉山、云南的高速之路开通,类似于老川藏线的新的交通生命线又在邛崃诞生,交通死角状况不复存在。是年,境内将建设快速铁路的消息传来,新的重点项目不断入驻工业集中发展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邛崃又一次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健康轨道,交通对于地方的重要性进一步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