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更多+殷哲平(销售总监):15657262008
王 芳(销售经理):0851-82581128
张 勇(销售助理):13885068223
电话:0851--82581128
邮箱:469290196@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站街镇太平村、林歹村境内
河南水泥迈上发展快车道
发布日期: 2024-11-05 来源:新闻中心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水泥工业在产业体系调整、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新型干法水泥等先进生产技术比例逐步的提升,技术创新持续推进,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升,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稳步推进,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发展水平最高、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最好的5年。
2010年,河南省水泥产量1.1643亿吨。“十一五”期间水泥产量年均增长13.7%,保持了较高的上涨的速度;产业体系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产业技术结构一直在优化。2010年全省新型干法熟料产量占全部熟料产量比例达到98%,比2005年提高了82.3个百分点,产业组织架构逐步优化;水泥工业技术、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省日产5000吨熟料以上水泥生产线的产能占全部新型干法熟料产能的68.71%;2010年,全省生产规模1000万吨以上的天瑞、中联河南、同力3家水泥企业(集团)水泥熟料产能占全省总产能的49.47%。
2010年全省水泥工业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等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达6000万吨。水泥工业纯低温余热发电得到大面积推广,日产2000吨以上新型干法生产线建成余热发电项目,年可实现节约85万吨标煤,CO2年减排230万吨;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有毒有害废弃物、城市垃圾、污泥等综合利用工程,以及以可燃性废弃物替代燃料的工作也在积极地推进中。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大竞争优势的领军企业,这一些企业包括河南中联水泥、天瑞水泥、同力水泥3家全国性和区域性大型水泥集团,国内特种水泥制造业中居领军地位的登封熔料、郑州长城特种水泥,国内最大的泡沫混凝土研发、装备制造企业河南华泰建材开发有限公司。
未来10年是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总体机遇大于挑战。河南省委提出了以河南为主体,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战略构想。
水泥工业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工业之一。今年,省政府在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民生工程等领域,第一批选择了380个重点项目,其中要开工项目106个,要建成项目74个,计划完成投资1800亿元以上,与去年相比,总投资增长40%。其中,高速公路、机场、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逐步提升,为水泥工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
今年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完成投资190亿元,为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12年突破6000公里打下坚实基础。以豫西地区高速公路及跨省通道、国道主干线拓宽改造为重点,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和国、省道干线公路网,全力加快洛阳至栾川等20个、1497公里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建成通车郑民高速郑州段等181公里,完成连霍高速郑州至洛阳段八车道改扩建等106公里,确保机场至少林寺等项目开工建设。争取京港澳高速漯驻段、驻信段等改扩建项目实质性开工,力争开工卢氏至西坪等项目。
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纳入重点项目,2011年确保开建1100多万平方米、22万多套;加快铁路系统棚户区改造,确保开工80万平方米以上;产业集聚区,鼓励用工量大的企业自建公共租赁住房。
“十二五”时期,随着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逐步扩大和经济发展的快速地增长,水泥商品市场需求量开始上涨持有较大潜力,水泥工业进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新阶段,期间既有诸多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新的挑战。
技术结构调整:技术结构调整以继续提高全行业生产技术水平为主要任务。在总量控制、合理地布局、技术提升的前提下,加快现有生产线的技术升级改造,高起点、高水平地承接国际、国内先进产业转移,发展先进生产能力,争取到“十二五”末,全行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组织机构调整:组织架构调整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构建良性市场之间的竞争秩序、行业整体竞争能力、提高发展效益为主要目标,通过构建“内外双源”发展动力机制、培育与引进相结合,招引新项目,做大老项目,形成各重点发展产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群体,带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实施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战略,鼓励和支持省内龙头骨干企业通过收购、参股、兼并、重组等方式,推动产业链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发掘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长性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科学技术研发投入和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力度,实施市场开拓与品牌营销战略。
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全力发展预拌水泥混凝土、预拌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建筑构件和工程预制件,提高水泥应用的工厂化加工率。重点发展地铁管片、钢筒预应力混凝土管、预制箱梁、大跨度混凝土双T板、高铁无砟轨道板等高端产品,以及水泥复合多功能保温墙体、保温防水屋面集成终端产品的加工和施工安装技术。
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能源再利用:大力推广以纯低温余热发电为主体的水泥工业窑炉余热利用技术,全方面实施水泥工业窑炉余热发电工程建设,以水泥粉磨节电为重点的节能改造工程。建立与电力、煤炭、钢铁、有色、化工等工业紧密结合的循环经济生产体系,推进矿业尾矿、废渣、共伴生矿、低品位矿、建筑废弃物等在水泥产业中的应用,扩大各类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范围和利用总量。在大城市周边,积极地推进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污泥和城市生活垃圾。
重点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推广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立磨、高压变频等节能技术,逐步降低水泥生产的能耗水平。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到2015年,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采用余热发电生产线%,水泥熟料可比综合煤耗小于107千克标煤/吨,水泥可比综合电耗小于90千瓦时/吨;全行业实现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