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楼顶变成天空农场!该“赛道”或现千亿级企业|新质发现①_案例展示_欧宝官方体育app下载|欧宝娱乐app官网下载|欧宝娱乐在线登录平台下载

案例展示

联系我们

更多+

欧宝官方体育app下载

殷哲平(销售总监):15657262008
王 芳(销售经理):0851-82581128
张 勇(销售助理):13885068223
电话:0851--82581128
邮箱:469290196@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站街镇太平村、林歹村境内

将楼顶变成天空农场!该“赛道”或现千亿级企业|新质发现①

发布日期: 2024-11-06 来源:案例展示

  模块化的管架井然有序地搭成“藤蔓”支架,饱满的青瓜和脆嫩的青菜、甜椒悬挂在半空中,长势喜人,空气中浮动着蔬果清甜的香气。

  这是日前在龙岗区大运软件小镇海卓生物科技公司楼顶所见的一幕。“看上去是种菜的,但实际上我们做的完全不是传统的农业,可以叫城市微农业。”海卓生物创始人凌小明表示。海卓生物采用户外立体无土栽培专利技术,智慧传感器自主监测植物生长状况,即时反馈给互联网大数据库进行各项指标的调整,系统解决了楼面承重、墙体渗水、虫害侵蚀、人工管养等难题,从而将把楼顶变成天空微型农场,打造基于科技农业的城市碳中和解决方案。

  基于城市的楼顶、阳台打造城市的微型天空农场、发展“城市微农业”,这一市场潜力极为广阔,业内人士预计,甚至未来国内有可能出现千亿级的企业,而且在形成城市微农业物联网的基础上,该领域的数据资产、碳资产的发展方面,也会带来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在海卓生物科学技术公司楼顶农场,公司创始人凌小明日前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说,菜苗的根部长在空气中,不需要土,因此最大限度减少了虫害,传感器实时监测生长状况,植物缺水的话就在管道里精准灌溉,省心又没污染,属于纯天然无公害,“蔬果很干净,摘下来就可以直接吃了。”

  像这样的楼顶农场,海卓生物在深圳慢慢的开始应用到学校、星级酒店、医院、商业综合体等场景,成为上海宾馆、深圳高级中学北校区、中海凯骊酒店、深圳红立方、北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等等知名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供应商及战略合作伙伴,正式推出市场2年时间实现盈利收入2000多万元,成立7年来,海卓生物已经为深圳、东莞、惠州等城市百余个学校、政府、星级酒店、商业综合体提供了方案和服务,成长为国内“城市微农业”赛道新技术和新模式的领航者,并力争今年突破亿元产值。

  凌小明大学学的是农科。毕业后来深圳后进入IT业发展,先后创办通信代理公司、互联网研发企业 。2016年,因为女儿吃了不干净的蔬菜被送到医院治疗,决心回归农业 ,2017年他关停前两家公司,创办海卓生物科学技术,确立了“让每一个人吃到自己种的放心菜”的企业愿景。

  “大部分搞无土栽培的同行都是建大棚种菜、卖菜,而我选了一条最难的赛道。”凌小明说,在楼顶种菜,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比如高温,高湿台风各种极端不可控天气,楼顶承重、渗水问题,等等。

  “这个过程是很艰难的,几年熬下来,我们终于解决了这些困难。”凌小明说,2018年6月,业内首个运用“微滴灌+深液流”种植方式,使得在楼顶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规模化种植得以实现,完全解决了业内多年的难题;推出了核心算法+物业网自适应系统,作物生长不再依赖于人,打破农业和工业的隔膜;发明了专利的细胞分裂式模块化结构,每平方米承重减少至0.25KN,解决了楼顶承重、渗水、台风三大问题,解决了传统楼顶种植压坏楼板、渗水等难题。

  同时海卓生物还自建了先进的植物工厂,标准化、规模化、数字化育苗,掌握数百种作物生长数据。2024年5月,国家标准《人工光型植物工厂光环境技术规范》即将公布,海卓作为该标准的第二起草人,成为国内首个人工光型植物工厂光环境标准制定者之一。

  在几年的经营过程中,海卓生物也吸引外界的慢慢的变多的关注。不少投资者问凌小明,与市场上众多的无土栽培的企业,海卓生物有啥不同,虽然凌小明的网名是“种菜的小明”,但是在他看来,海卓生物和很多同行是不同的,海卓不是卖菜,而是希望提供一种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我想做的是可食用景观。”

  在“食用”方面,楼顶农场可以为城市创造耕地,每1000平方的楼顶农场每年平均可产出23万斤蔬菜,在一些关键极端情况下,能就地转换成为城市粮食蔬菜的应急保供基地。

  在“景观”方面,“在楼顶种菜,有的吃,有的玩,可以科普,引导孩子们热爱农业和劳动,还把楼顶绿化做了,能成为绿美广东和深圳第六立面建设一个非常创新的示范。”凌小明说,公司就是要把楼顶农场为城市低碳建设和城市应急建设作贡献,“把这几个方面都融合起来,一鱼多吃。”

  有了这样的经营理念,海卓生物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进化,最初与学校的合作,主要还是学校出资,有些项目政府也有资助,“现在我们大家都希望我们不只是卖硬件,更多的是要靠卖服务,比如说,我现在不需要酒店一下子掏几十万出来购买我们的硬件设备,我能够使用租赁的方式,在后续运营中由咱们提供育苗、耗材等长期的服务,靠服务来赢利,目前我们已‘跑通’了这一个模式。”

  凌小明表示,目前海卓生物没找到类似的商业案例可供借鉴,“国外也没有,新加坡干过类以的事情,但主要还是政府砸钱,不是商业行为,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处于无人区。”

  展望未来,凌小明认为,城市微农业未来更大的爆发点其实是在C端——阳台,“谁不想吃自己家里产的放心菜、健康菜呢,这个潜在市场非常广阔,海卓有大型的植物工厂,能够持续提供育苗等服务,因此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融资,去做这块市场。”

  这个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2022年深圳有关部门的测算深圳大概是至少两亿平方米闲置楼顶,以及海量的阳台。凌小明认为,如果业内一个头部企业能够拿下三成的市场,同时拓展至全国的一二线城市,该领域就非常有可能孕育出千亿级的头部企业。

  在楼顶“种菜”,不但可以提供生活方式,它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形成数据和碳汇资产。

  据介绍,当一家公司占领足够的楼顶和阳台,形成了一个城市微农业的物联网后,就能够最终靠app汇聚数据,对用户进行画像,形成数据资产。

  碳汇方面,传统的果蔬消费需要运输、冷藏,这两个环节都是会产生二氧化碳形成碳足迹,而在城市楼顶、阳台就地产出的果疏不需要运输、冷藏。据测算,每个1000平方米的楼顶农场,每年主动及被动减少约130吨二氧化碳,相当于中和16.5万度电所产生的碳排放。这便为形成碳汇资产提供了可能。

  凌小明透露,今年将积极与深圳碳交易所合作,制定一套全新的“城市微农业”碳足迹和方法学的认定,“如果这个事情敲定下来,虽然目前一个楼顶农场的碳资产不大,但假以时日,这一个市场的想象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