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展示
联系我们
更多+殷哲平(销售总监):15657262008
王 芳(销售经理):0851-82581128
张 勇(销售助理):13885068223
电话:0851--82581128
邮箱:469290196@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站街镇太平村、林歹村境内
建筑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大板结构设计
发布日期: 2024-10-02 来源:案例展示
现在很多工程都能够使用大板结构,例如建筑平面为井字形,一梯8户,住宅的层高仅为 2.8米,由于是高档商品房,在房间内不得有梁出现,普通的梁板结构没办法实现建筑功能的要求,但采用无粘结预应力大板结构方案,除核心筒外,每层由若干块大板组成。户内隔墙均落在预应力大板上,使得建筑布置十分灵活,方便.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预应力筋采用强度为1860MPa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Dcon=0.75fptk,板厚约200mm。设计荷载:
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一定要满足下列功能要求:1、结构在预应力张拉施工阶段和将来正常使用阶段出现各种可能作用时,具有一定的安全度;
4、结构各截面裂缝宽度不超过允许范围,来保证预应力与非预应力筋在其所处的环境条件下不产生一定的影响结构耐久性的锈蚀。
进行设计时,一般考虑承载能力界限状态和正常使用状态,并对施工阶段进行结构强度验算与材料应力验算。
(1)对承载能力界限状态,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与偶然组合与长期效应组合进行设计。
一般按荷载的基本组合进行设计,并通过采取构造措施保证结构破坏时具有一定的延性,来保证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整体稳定性。而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多跨连续结构,由于偶然事件会造成某跨预应力筋完全失效,根据无粘结筋的特点,其他各跨预应力筋随之也失效。为保证不发生由此产生的连续倒塌破坏,应考虑预应力筋失效。并取与偶然作用同时出现的可变荷载,即长期效应组合值,按各材料的标准强度对结构承载能力作补充设计。
(2)对正常使用界限状态,应采用荷载的短期效应组合进行设计,使得结构构件的变形与裂缝等都不超过相应的规范限值。
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为保证结构变形不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通常限制构件挠度或反拱值;由于预应力钢筋是采用单根直径较小的钢丝组成的高强钢丝束或钢绞线,对开裂造成的钢筋表面锈蚀比较敏感,因此其耐久性对裂缝宽度应有严格的要求。
1)施工阶段的条件;施工时的荷载条件中,预应力荷载应按扣除第一批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应力来确定;其他荷载应根据施工阶段可能的最不利负荷承载情况来定。而施工时的支撑条件应考虑实施工程的方案的详细情况来定,模板周转情况影响施工阶段的结构分析模型的支撑条件与荷载条件的选取。
2)施工阶段的验算内容:一方面,要求在施工阶段的支撑条件下,在相应原施工荷载下,结构具有一定的安全度;另一方面,要求施工阶段结构的材料应力不超过允许范围。正常的情况下,控制施工阶段预应力筋拉应力,截面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与压应力。当采取了特殊的施工工艺时,尚应作相应条件下的验算。
1)预应混凝土结构可以进行使用荷载下的挠度验算,挠度值不允许超过规范规定的允许挠度。
2)按现行规范控制裂缝要求,对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短期荷载效应组合下,不允许有裂缝。而长期荷载效应组合下,不允许出现拉应力。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一级裂缝控制时,不允许产生拉应力;二级裂缝控制时,不允许有裂缝,短期效应组合计算时,混凝土拉应力控制系数取0.6,长期效应组合计算时取0.25。
工程实践经验表明,结构工作环境条件良好,可以对短期荷载的裂缝控制适当放松,允许有裂缝。其宽度限值为低侵蚀性环境,在短期效应组合下,最大裂缝宽度不超过0.22mm。
1)对预应力板各截面进行多种可能的荷载效应组合的受弯强度设计,计算时要考虑预应力产生的次弯矩的影响。
2)采用混合配筋设置非预应力筋,提高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延性和能量吸收,可有效分散受拉区裂缝,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
3)对无粘编者按预应力砼连续结构作补充设计,选取合适的荷载效应值与材料参数,验算抵抗预应力筋失效时连续倒塌所需的非预应力筋用量。
1)预应力大板宜采用高强低松弛钢铰线,砼的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40。2)预应力大板的最小厚度不宜小于160mm使预应力筋具有一定的有效矢高,发挥预应力筋的作用。
3)在预应力大板中需有双层双向通常设置的普通钢筋。以提高板的延性和防止预应力反拱引起的开裂。
1)无粘结预应力大板结构可大大降低楼层的高度,并可有效减小板的厚度,从而减轻整个楼层的重量,综合经济效益明显。2)该结构使高层住宅的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性更好,并且有利于二次装修时室内布局的改造,适应市场的要求。
政策解析考试试题报考条件报名入口考试科目考试用书报名时间证书领取成绩查询注册查询准考证打印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试大纲复习资料经验分享
政策解析考试试题报考条件报名入口考试科目考试用书报名时间证书领取成绩查询注册查询准考证打印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试大纲复习资料经验分享
政策解析考试试题报考条件报名入口考试科目考试用书报名时间证书领取成绩查询注册查询准考证打印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试大纲复习资料经验分享
政策解析考试试题报考条件报名入口考试科目考试用书报名时间证书领取成绩查询注册查询准考证打印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试大纲复习资料经验分享
政策解析考试试题报考条件报名入口考试科目考试用书报名时间证书领取成绩查询注册查询准考证打印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试大纲复习资料经验分享
政策解析考试试题报考条件报名入口考试科目考试用书报名时间证书领取成绩查询注册查询准考证打印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试大纲复习资料经验分享
政策解析考试试题报考条件报名入口考试科目考试用书报名时间证书领取成绩查询注册查询准考证打印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考试大纲复习资料经验分享
更多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一定要标注明确“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代表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